Creative Inspire 5300/5700 使用報告
2001/11/28刊出
本頁瀏覽次數:


Creative 推出 Inspire 5300 這一組 5.1 聲道的喇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最近 Inspire 5700 也已經正式上市。我們特地等到這兩組喇叭都使用過後,才來寫一篇綜合性的報告,幫助大家瞭解這兩組喇叭的異同,作為選購的參考。

我們先簡介 Inspire 5300 與 Inspire 5700 的功能。Inspire 5300 的功能就如同之前的 DTT2200,是一款單純的 5.1 聲道喇叭,可以銜接任何 5.1 聲道的音效卡。

Inspire 5700 Digital 則是類似之前的 DTT3500D,不但解碼盒外型相似,以搭配 SB Live! 5.1 與 SB Audigy 為最佳對象,亦可搭配其他四聲道的音效卡,而且這一次,加入了 DTS 解碼功能。

Inspire 5300 外觀

上圖是創新未來提供,是 Inspire 5300 的整體外觀。所有的 5 個衛星喇叭完全一樣,只有搭配的訊號線長度不同,作為後環繞的那兩隻喇叭,訊號線理所當然是比較長的。

上圖是 Inspire 5300 的重低音喇叭背部端子。

上圖是 Inspire 5300 的重低音外觀。我們可以發現 Inspire 5300 的重低音外觀類似於之前介紹過的 SW320,低音反射孔是開在側邊上方。

上圖是 Inspire 5300 的衛星喇叭外觀,已經拆下防塵罩。而根據 Creative 的說明資料,Inspire 5300/5700 這樣的衛星喇叭,在喇叭單體旁仍然有弧形外觀,可以幫助聲音的擴散。

上圖是 Inspire 5300 的線控器,可以調整音量大小與前後聲道的音量比例。

Inspire 5300 同之前的 DTT2500D/3500D 系列,有提供一個用來搭配中央聲道放在螢幕上方時的腳架,讓喇叭能夠朝下發聲。上圖就是搭配這種腳架時,喇叭朝向的差異。Inspire 5700 同樣也有這一個腳架,效果相同,就不再重複刊出安裝圖。

Inspire 5700 Digital 外觀

上圖是創新未來提供,為 Inspire 5700 的整體外觀。我們之前也強調了,在台灣上市的版本,其解碼盒兼擴大機的部分是橫放的,而非圖中直立式的。

上圖左邊是 Inspire 5700 的重低音,右邊則是 Inspire 5300 的重低音,不論是體積以及單體大小,Inspire 5700 均大了很多。不過實際上我們已經提過,Inspire 5700 的真正單體是藏在裡面,看不到的,該單體同 Inspire 5300 都是 6 吋的大小,只是 Inspire 5700 在外面搭配一個 8 吋的振膜,藉此產生更低沈凶猛的低頻,而且藉由外部強固的振膜結構,在內容積不改變的原理下,讓內單體與外振膜藉由空氣壓力的前後來互相牽引,使得內部的單體在前後往復運動時能夠更快速的恢復至中央位置,好做好下一個聲音的發音準備,Creative 稱此技術為 SLAM。其實這也是部分家用音響喇叭在低音方面的強化方式。

上圖是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背部,採用夾線端子。

上圖是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解碼盒兼擴大機的面板,可以發現,與 DTT3500D 是非常類似的。事實上,這一個面板也可以如同 DTT3500D 般的輕易拆下,只是 Inspire 5700 Digital 不再如同 DTT3500D 同時內附橫放與直立用的兩個面板。

上圖是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解碼盒兼擴大機的背後端子。在這邊要特別說明,如果要在遊戲中有真正的 5 聲道(實際上我們網站不斷的強調這是 5 聲道定位,重低音的 .1 聲道並沒有幫助聲音定位)定位音效,必須要搭配 SB Live! 5.1 或是 SB Audigy 這兩張音效卡,其他所有的 5.1 聲道音效卡,是無法以類比 5.1 聲道訊號連向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只能以四聲道模式來連接至 Inspire 5700,最多最多,打開 Inspire 5700 Digital 上的 CMSS 模式,來讓中央聲道發聲,實質上,Inspire 5700 Digital 搭配其他音效卡時,只能用四聲道類比訊號模式連接,或是一組數位訊號(當然這樣就沒有真正的遊戲多聲道定位了)。

Inspire 5700 Digital 內附了兩條訊號線,如上圖,就是用來搭配 SB Live! 5.1 與 SB Audigy 的 Digital Out 端子,轉為 Digital DIN,再連向 Inspire 5700 Digital。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一條 Digital DIN 訊號線(外觀與接腳定義同傳遞類比訊號的 G9 線),有一端是有附上一個所謂的濾波器,藉此減低高頻訊號的干擾與串音現象。有濾波器的這一端,應該安裝在靠近解碼盒的這一邊,這是說明書中完全沒有提到,也沒有畫出來的部分,特別在此提醒。

上圖是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中央聲道。如同 DTT3500D 的中央聲道為了聲音考量而加大,Inspire 5700 Digital 也把中央聲道加大,藉此對於 DVD 影片中最重要的中央聲道,有更真實的人聲表現。畢竟,Inspire 5300/5700 的衛星喇叭表現還是比較偏向高頻表現的,這樣的人聲聽起來會比較細瘦些,而稍微加大的單體,理論上在頻率響應方面會向下修正,也比較適合人聲對白的表現。

在此也要提到 Inspire 5300 與 5700 Digital 的四個衛星喇叭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任何差異。

上圖是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無線搖控器,與 DTT3500D 的無線搖控器完全相同,可以針對面板上的功能做設定操作,甚至,調整音量大小時,還可以看到解碼盒兼擴大機上的總音量旋鈕也會跟著轉動,予人的質感相當高級。附帶一提的是,這一個設計其實在 DTT3500D 時就已經出現。

最後,我勉強打開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解碼盒兼擴大機,發現內部空間實在是已經達到充分利用的程度,也因為我能力的關係,無法也不敢完全拆解,只能拆到上圖的程度讓大家看一看,再拆下去我就闖禍了。上層電路板很明顯的是數位電路,解碼晶片藏在鐵盒內,無緣窺見。下層電路板則是擴大機電路了。

實際聆聽感受

幾乎可以這麼說,Inspire 5300 與 5700 Digital 在中高頻部分的表現,可以說是完全一樣。當然,Inspire 5700 Digital 的中央聲道有幫助聲音的向下修正,不過由於音樂還是由四周的衛星喇叭來發出,所以整體聽來的聲音仍然有 Creative Cambridge 一貫的特色,也就是比較偏中高頻的表現。

而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中央聲道的確能夠發揮本分,讓人聲的部分更加自然些。在此我們要提到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 CMSS 功能,這一個功能也有在 SB Live! 系列的音效卡與 SB Audigy 上出現,也就是讓人聲部分集中到前方中央的功能。如果覺得聆聽音樂時,人聲聽起來有點細瘦,那麼不妨打開 CMSS 功能,由中央聲道來發出人聲,就會有所改善了。只是我在使用 CMSS 的過程中也發現,開啟這個功能後,對於左右聲道的分離度就稍微降低了些,講白話一點就是:「比較不那麼立體了」。對於音樂中刻意營造的左右音效或樂器聲,會在開啟 CMSS 模式的情況下,往中央方向集中。當然這是無可厚非的現象,只是在此要提醒大家,絕大部分在電腦上提供的音樂,都是兩聲道,用多聲道去發出,只是增加包圍感,並不代表是好聽,而且 CMSS 會重新安排聲音位置並做適度的改變,對於要求原音重現的發燒友來說,就是一個不需要的功能了。但是包圍感對於一些網友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效果,開啟 CMSS 的確能夠讓他們有更愉悅的聆聽感受,所以這樣的功能是否該使用,其實還是要由使用者自己定奪。

在重低音的表現上,很明顯的,Inspire 5700 Digital 比起 Inspire 5300,不論是在反應、力度、深沈度等方面,都更加接近家用重低音的效果,威力十足。Inspire 5300 比較適合一般音樂的低音表現,對於 DVD 影片中的爆破大動態場景,雖然也能感受到轟隆轟隆的震動,只是比較沈不下去,低頻延伸不如 Inspire 5700 Digital 來得優秀。

而 Inspire 5700 Digital 比起 DTT2500D/3500D,多了大家期盼已久的 DTS 解碼功能,很容易就能夠將 Dolby Digital 與 DTS 的音效差異給表現出來,有了 DTS 通常會覺得中央人聲更加的厚實,整體音量也比 Dolby Digital 模式要來得大。

對於 Inspire 5300/5700 Digital 在一般音效卡與類比訊號的搭配上,我們發現比起其他 5.1 聲道喇叭是比較正確的,也就是每聲道的低頻部分都會主動混入超低音聲道一起發出,不過可惜的是,中央聲道的低頻部分還是沒有混入超低音聲道的,但這樣比起陞技 SP-60 只有將主聲道的低頻混入超低音聲道還是更為正確。至於其他一大堆的電腦 5.1 聲道喇叭,均是 5.1 聲道直入後放大,其實都是不正確的設計,所以 Inspire 5300/5700 Digital 在這方面顯得十分難得。

過去使用 DTT2500D 時,一個為人詬病的小缺點就是使用 Digital DIN 連向 DTT2500D 時,即使已經是送出 Dolby Digital 訊號了,但是 DTT2500D 還是不會解碼,一定要用額外的訊號線接到 DTT2500D 上的數位輸入端子才能進行解碼。這個問題在 DTT3500D 時已經改善,Inspire 5700 Digital 自然也有跟進。使用 SB Live! 5.1 與 SB Audigy 的人,只要用 Digital DIN 來連接 Inspire 5700 Digital 即可,不論是遊戲多聲道還是 DVD 的 Dolby Digital/DTS 多聲道,Inspire 5700 Digital 都會自動對應,不用再去切換或再連接其他訊號線。也因為這樣的特性,所以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同軸與光纖數位端子其實還可以保留給其他周邊使用,例如 PS2 電視遊樂器就是 Creative 示範的例子。

整體聆聽感受,不論是音樂還是 DVD 影片,Inspire 5300 與 5700 Digital 明顯的差異還是在低頻表現上,而不是中央聲道。低頻的差異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現的,Inspire 5700 Digital 固然比較優秀,不過整體售價也比 Inspire 5300 高出很多,有這樣的差異是合理的。

我聆聽比較時,以陞技 SP-60 作為比較對象,純論聲音表現的話,我個人覺得 SP-60 還是全面勝出 Inspire 5300 與 5700 Digital 的,贏的地方就在於整體協調度,SP-60 的聲音比較均衡,Inspire 5300/5700 在中頻部分則相對的缺乏些,仍然繼承了 Creative Cambridge 的傳統風味。而且 SP-60 的低頻表現沈穩,與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低頻比起來可說是在伯仲之間。

回顧電腦 5.1 聲道喇叭的發展,當 Midiland S4-8200 出現時,還只能銜接二聲道音效卡,或是以數位輸入獲得 Dolby Digital 的 5.1 聲道,在當時甚至要台幣一萬五千元之譜。然而將近兩年下來,Inspire 5700 Digital 已經將功能拉抬至雙 D 解碼與四聲道類比輸入,而售價也低於台幣一萬兩千元,類似的還有八千元以下的 YAMAHA TSS-1,同樣是雙 D 解碼與四聲道輸入的 5.1 聲道喇叭。這當中的降價與功能演進,可以說是把電腦 5.1 聲道喇叭給重新定位了一番,往後有廠商要推出類似產品,勢必要更花費心思,才能在價格與功能上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了。

最後,我將 Inspire 5300 推薦給需要單純電腦 5.1 聲道喇叭的朋友,不論是 2、4、5.1 聲道的音效卡都可以搭配,甚至,搭配家用 DVD 雙 D 解碼的播放機,擺放在客廳也是很好的選擇,因為我們剛才說過,Inspire 5300/5700 能夠正確的處理前後共四聲道的低頻部分,混入超低音聲道一起發出。即使中央聲道的低頻沒有處理,但也比市售一大堆的 5.1 聲道喇叭組要正確相當相當多了。

Inspire 5700 Digital 除了有雙 D 解碼的功能外,還能處理 24bit 的數位資料,原本就是為了 SB Audigy 所量身訂做。不過在此我們也要提醒,儘管 SB Audigy 在硬體上使用了 24bit 96Khz 的零件沒錯,但是在軟體部分,現階段還無法超越 16bit 48Khz 的門檻,可以說是空有一身好武藝卻無法發揮。而且,在電腦上的聲音好不好聽,原始數位資料固然是其因素之一,但是如果沒有好的喇叭,沒有能夠重現細節的系統,那麼原始數位資料再多再龐大也是無法展現出來。

舉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吧!您是否相信兩萬元的普通 CD 兩聲道 Hi-Fi 音響就可以在聲音上徹底贏過以 SB Audigy 搭配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系統呢?這樣的系統還只是 16bit 44.1Khz 且是以類比訊號線來傳遞聲音訊號的,不論從那個規格來看 SB Audigy + Inspire 5700 Digital 都要強上許多,但是實際聆聽卻絕對不是這個樣子,你會發現還是純 Hi-Fi 兩聲道音響好聽多了。提出這個,絕對不是要貶低 Inspire 5700 Digital 的意思,而是希望我們網站的朋友,能夠不要陷入數位規格的迷思中,也不要被廠商漂亮的數據而誤導了思考與判斷方向,真正瞭解自己要什麼,多聽多看,才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將 Inspire 5700 Digital 推薦給需要且相信硬體解碼效果,又同時需要遊戲多聲道,且已經擁有 SB Live! 5.1 或 SB Audigy 的朋友,Inspire 5700 Digital 會在這些條件下發揮所長,讓你有一個非常舒適且愉快的聆聽環境。

相關文章
相關網站
相關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