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open("index.num","r"); $counter=fread($f,7); fclose($f); $counter++; $f=fopen("index.num","w"); fwrite($f,$counter); fclose($f); ?>
SB Live! 5.1 使用報告
2001/09/05刊出
本頁瀏覽次數:
上圖就是 SB Live! 5.1 的外觀。全系列 SB Live! 5.1 不管大盒小盒,或者是不是白金版,都是使用這張編號 SB0060 的卡。
比較特殊的是左上角的橘色插座,見上圖近照。這個接頭可以是數位輸出(含三組 SPDIF OUT 訊號),或是類比輸出,即左聲道為中央聲道,右聲道為超低音聲道。透過「僅使用數位輸出」功能作切換。
上圖是大家熟悉的 EMU10K1 晶片。與所有 SB Live! 系列使用的一樣。許多網站與媒體會在後面的 SEF 或是 NEF 編號上做文章,我認為這是不需要的。的確,早期 SB Live! 的 EMU10K1 比較「厚」,近期的應該是製程改進,所以晶片變「薄」了,後面的編號也有些變化,但從來就沒有正式的消息指出不同版本的 EMU10K1 擁有不同的性能與表現一事,玩家無須多慮。
比起四聲道的 SB Live! 是使用 SigmaTel 的兩聲道 STAC9721 CODEC,SB Live! 5.1 則採用四聲道的 STAC9708 來負責前置/中央超低音的聲道。這裡是相當特殊的一點,STAC9708 並不是負責前置/後置。這樣的設計可以保有與四聲道 SB Live! 最相近的硬體架構,因為 SB Live! 四聲道版本是利用 STAC9721 做前置輸出,另外搭配一顆採用 I2S 介面的 PHILIPS DAC 去做後置輸出。所以 SB Live! 5.1 也同樣搭配了一顆 PHILIPS 的 DAC 來處理後置輸出,見下圖:
上圖的 PHILIPS UDA1334ATS 就是 SB Live! 5.1 在後置聲道使用的 DAC,採用 I2S 介面來傳遞數位資料。所以回顧下來,即使我們知道 SB Audigy 音效卡在本質上幾乎完全脫離 AC'97 音效卡的架構,但其實在四聲道 SB Live! 一出現時,就已經沒有完全遵照 AC'97 的規範了。
AC'97 規範出 AC-Link 訊號線來傳遞數位訊號,交給 AC'97 CODEC 去做 DA 轉換。遵循 AC'97 設計的音效卡,在主晶片上一定有 AC-Link 腳位,而支援 AC'97 音效的主機板晶片組,會在南橋(south bridge)晶片直接提供 AC-Link 腳位來方便廠商搭配其他 CODEC 晶片,即可完成功能簡易的音效裝置。SB Live! 四聲道版時,後置輸出的路徑是傳輸 I2S 數位訊號規格,而非 AC-Link 的數位訊號規格,SB Live! 5.1 自然也沒有例外。
注意!很多人把內建音效晶片與主機板晶片組提供 AC'97 音效混為一談,或是統稱 AC'97 音效,這是不完全正確的觀念,例如搭配 CMI8738 音效晶片的主機板,就不能說是使用了 AC'97 音效。
上圖的 5216 這個原件,經追蹤其訊號接腳至 STAC9708 的 Line_Out 腳位上,確定這是一顆 OP AMP,且是負責前置聲道。由於這樣的外表實在無法讓我們查到任何資料,所以我們對於這一顆 OP AMP 的性能無法做進一步的瞭解。不過,回顧 SB Live! 娛樂版(CT4760)同時使用了兩顆 5216 來處理前後置的輸出放大,且 CT4760 本身的聲音表現並不差來看,5216 的品質應該不錯才是。
上圖 ST 的 4558 OP,則被放置在後置輸出與中央/超低音輸出端上。就規格上來討論品質,4558 是輸給 33078 許多的。
上圖 ST 的 33078 OP,被置放在 MIC-In 端,作用不得而知,還希望對電路瞭解的人能夠幫助我們瞭解此原件在此的目的。話說回來,就規格來看,33078 是一顆比 4558 要好上許多的 OP。
比起四聲道版的 SB Live! Surround Mixer,這裡多了 5.1 聲道的設定與測試功能,測試時會針對五聲道輪流發出聲音,但沒有超低音聲道的測試聲。
而在 Surround Mixer 的「進階」功能內,就是上圖這個全新的功能了,詳見以下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