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open("index.num","r"); $counter=fread($f,7); fclose($f); $counter++; $f=fopen("index.num","w"); fwrite($f,$counter); fclose($f); ?>
Creative Video Blaster MovieMaker 使用報告
2001/05/08刊出
本頁瀏覽次數:
最近有晶片組廠商陸續推出 USB + MPEG1/2 即時壓縮的晶片,配合公版線路,廠商能夠很快的製作出自己的 MPEG1/2 即時壓縮裝置,並且透過 USB 來傳輸,Creative 的 Movie Maker 就是一個這樣的產品。本文刊出時,市場售價約在 7000 元左右。
最近這兩三年,即時的 MPEG1/VCD 外接壓縮裝置紛紛上市,售價低於萬元,而介面則普遍是印表機埠。另外有一些更便宜的內接插卡式影像擷取壓縮卡,售價更是低於台幣五千元,標榜著即時的 MPEG1 壓縮,非常的吸引人。不論是外接的還是內接的產品,影像壓縮一定是硬體完成,但是聲音部分則可能是硬體完成,或是交給電腦的音效卡來錄音,再用軟體去壓縮。遇上聲音處理需獨立於外的壓縮產品,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影音是否同步的問題,事實上以我們所知,這類聲音要交給音效卡去負責,最後再由軟體來壓縮並且與影像結合的壓縮裝置,影音不同步的問題,非常嚴重,所以一般都是傾向使用影音皆能一手包辦的硬體產品會比較令人放心。Creative Video Blaster MovieMaker 正是這樣的產品,所以頗令人期待。
以下簡稱為 MovieMaker,首先我們看一下官方規格(節錄自 Video Blaster 網站):
Interface
從上至下分別是右聲道輸入、左聲道輸入、影像輸入、S 端子輸入、麥克風輸入。
上圖是背後的樣子。注意在下方有一個 RESET 按鈕,再下來是 USB 端子、電源輸入。我們可以發現背後有許多散熱孔,事實上實際在使用時,雖然不至於燙手,但的確是小有熱量,這類即時壓縮的產品幾乎都是如此,畢竟要達到即時壓縮的需求,是需要一些強而有力的原件。







→
→
→
上述畫面的地點是中正紀念堂的東南方進出口,首先是以 SHARP V8 攝影機拍攝,再帶回家中以 MovieMaker 轉錄,最後以 WinDVD 播放並且透過 WinDVD 的 P 鍵功能將畫面以原尺寸取下。對照組採用的是 ASUS TV-BOX 作為影像擷取設備,再用著名的 TMPGEnc 軟體做壓縮處理。
而由於 MovieMaker 的 MPEG2 模式是 352*480,所以按照原尺寸取下的圖形,看起來有高度拉長的感覺,實際播放時並不會如此,播放軟體會自動調整至正確的比例。不過在此為了要比較畫面,自然要用原尺寸進行點對點的比較,才最容易瞭解。
其實,我相信上面這六張圖片,您已經看出答案,不需我再多說了。MPEG2 的流量最大,擁有最好的品質,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過我們的重點是放在同為 NTSC VCD 規格的兩個畫面上。
我們可以發現,經過複雜手續的 ASUS TV-BOX + TMPGEnc,畫面品質顯然好上 MovieMaker 一截。以中正紀念堂的白色牆壁來說,MovieMaker 顯示出相當明顯的塊狀,但是在 ASUS TV-BOX + TMPGEnc 這個組合裡面則很輕微;計程車的邊線與背景的交界處,MovieMaker 則顯出比較毛躁的現象。
畫面上也可以發現,MovieMaker 的顏色比較鮮豔,不過事實上,ASUS TV-BOX + TMPGEnc 的色澤,才是比較接近 V8 所拍攝到的顏色。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計程車的顏色應該不至於那麼豔麗吧?不過這倒是小問題,MovieMaker 可以調整視訊的明暗與對比,如此一來可以比較接近實際的色彩。而上面這些圖形,都是使用各自預設的明亮對比來進行錄影。
此外,注意畫面的四周,MovieMaker 顯然有比較多的空白,甚至藉由觀察右上角的樹木,可以發現 MovieMaker 的畫面比起 ASUS TV-BOX 捕捉到的畫面,最上方少了一小段區域。
雖然 ASUS TV-BOX + TMPGEnc 這樣的組合,畫面品質較佳,但是別忘了,這是需要兩步驟才能完成的。首先要使用 ASUS TV-BOX 錄影成 .AVI 檔,錄影時還需要注意音效卡的錄音相關設定;之後再透過 TMPGEnc 將 .AVI 檔壓縮成 .MPG 檔,CPU 越快,壓縮時間越短,這前後所消耗的時間就很驚人了,然而 MovieMaker 卻只要按下錄影鍵,最後按下停止鍵,.MPG 檔就已經完成,實在是很方便很輕鬆;反觀 ASUS TV-BOX + TMPGEnc 的組合,除了所花的時間比較長外,還需要學習軟體的操作,尤其 TMPGEnc 這部分也比較複雜,一不小心可能做出一個不符合 VCD 格式的 .MPG 檔,尚須重做,時間的消耗又更可觀了。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亦是行不通的道理,所以到底是要製作迅速,還是要較佳的品質?這就有賴於使用者自己決定了。以我們所認知,即時壓縮的產品,在畫面品質上幾乎都無法與那些先錄下失真小的影像檔,再慢慢以軟體轉換的產品,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因此總括來說,MovieMaker 的表現已經十分不錯,如果能夠再修掉錄影起始時間的問題的話,那就更完美了。